“廖老哥,我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无法融入东仓,别人看了我的东西都眼红,对不对?”
陈庆宇说道。
廖东煌立刻点了点头。
“何止是别人,就算我也嫉妒你!
你这小子的钱就像是大风刮来的一样,我们拼死拼活的做产业,你这里只不过做了点广告,招了点工人,就莫名其妙日进斗金,谁不眼红?”
廖东煌无语的说道。
说起这件事,最近还发生了一件怪事。
东仓的大街小巷上,突然多出了许多商贸咨询公司,也就是俗称的点子公司。
之前没人在乎过他们,但是现在他们却打着陈庆宇的旗号,声称陈庆宇的商业模式,就是从他们手上拿来的。
有见识的大老板肯定不会相信,但耐不住总有贪心不足蛇吞象的蠢货。
有些人交了费,以为能学到什么好东西,结果上了十天半个月的课,却是得到了一堆没有用的破点子。
醒悟早的自认倒霉,虽然亏了一笔钱,但好歹没有伤筋动骨。
而那些一路蠢到底的,不仅仅被骗了钱,还信了这些点子公司的点子,最终得赔的倾家荡产。
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据说已经有惨剧发生了。
陈庆宇对这些人不同情,但他的确冒出了一个新点子。
上辈子他去帝都的时候,曾经遇到了保州罐头厂的业务员。
当时的全国罐头厂,都遇到了销路难题,国人吃罐头频率少,单纯买罐头又比较贵,若想打开销路,不仅仅要宣传市场,同样还要从产品本身做改变。
当时的那位业务员,走访全国各地的医院,发现很多人都用罐头瓶子装水喝,或者盛饭用。
这时期的罐头还是大肚玻璃罐,最简单成本也最低,吃罐头没什么不好,但剩下的罐子做别的,尤其是装热水或者盛饭,却有些麻烦。
一来,玻璃罐不隔热,拿着太烫,容易伤着手。
二来,罐头瓶比较深,也比较窄,清洗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