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希维持着他的修养。
他的经纪人萨姆鲍威尔在旁边大声疾呼:给杰克一点时间。当年乔丹和耐克也不被看好…。
但显然,这些疾呼是没有作用的。
任何新事物在诞生之际都备受质疑。
更何况,范希本身就认为不具备迈克尔乔丹那样的先天条件。
倒是麦当娜母性十足。“迈克尔也许打球比我们家孩子厉害,但他长得可没有小杰克可爱,小杰克比他有女人缘多了。谁说只有男孩子打篮球。”
范希最终在公关人员的簇拥下离开记者群。
然后,斐乐又特别安排两位远道而来的中国记者为范希做采访。
斐乐目前第一目标其实还是开辟亚洲市场,他们都知道以范希现在的影响力还不足以带领品牌挤进美国市场,但在亚洲,那才是范希的主场。
范希用中文接受了访问。
虽然有时候的用词比较英文化,普通话口音也不那么标准。但中国记者惊喜的发现,双方的交流是顺畅的。
在没有美国记者咄咄逼人的情况下,范希和两位国内记者聊了一个多小时,甚至还邀请两位同胞去自己家做客。
但因为他们还有其他工作而作罢了。
中国记者采访的内容都很正式,他们没有涉及任何娱乐八卦、或者商业领域的谈话。
毕竟这还是1995年,虽然已经开放,但思维还是很传统的。
他们的谈话内容,大抵是范希的成长经历,从范希在弗吉尼亚的高中联赛谈起,然后聊到进入NBA的变化。
实际上,他们都不是专业的篮球记者。
1995年的中国,如果真的有体育记者,那一定是足球记者。篮球这一块,大家都还没玩明白呢。
对于有这么一个17岁的同胞在美国职业篮坛打球,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小明星球员。往国内报道,说不定能作为猎奇新闻或者‘冷知识’进行一番传播。
相反,倒是东亚岛国对范希非常追捧。
他们那儿的篮球文化更强烈,很多品牌都提出要跟范希达成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