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打探数日,林之孝亲来了一次,说是发觉了他们推辞的端倪。

    只因北静王也在拉拢奇人异士,那几个她打听过的有名头的人,好几个投奔了北静王。

    北静王府在都中是老牌的异姓王府,深受皇恩,而黛玉的大名林承禳虽然在京都闺秀中算声名鹊起,到底人家提起不过是荣国公的外孙女。

    身份差异巨大,性别上天然就低一等。

    且因与她那二十年前同样名声很大的母亲行事格外不同才议论多些,并非赞扬她抛头露面的意思。

    比起跟女子打混,匠人自然还是选北静王的多些。

    于是最后除了各大商人们送来几个特别想要掌握新织机隐秘的工匠外,黛玉想做的纺织学校技术研发中心就没有别的人员了。

    这样不行,这个纺织学校,黛玉可不是单纯要人织布才建设的!

    黛玉最后还是用了土办法:在城内刷小广告招贴。

    贴出的是考题,考题每旬都换,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都有。

    这是自古以来招募人才的老办法了,出个难题给人做,做出的人赏金百两,揭了题目并做对了,就可以到林府领赏。

    一方面这里不是扬州,她的名字跟王公贵戚比起来不足为题,只能先用重赏将舆论热炒一波林家。另一方面,万一真有人才来了,只要不是蒙的,黛玉就有手段将他们留住。

    招先生难,招生也难。

    略好些的人家,都不想女儿来外面上课。贫穷人家,女孩子要帮衬家务,带弟妹,也脱不开身。

    黛玉虽然有钱,又是傅怀宣的学生,有探花老师和探花爹双重学霸光环加持,学问上又做过整理“家传”古籍跟献新织机图纸两样事,都中对她还是不了解的。

    恰逢黛玉生日,便借着花朝节的名头来做一个营销推广。

    黛玉点子本就多,又有汪春来帮忙出主意,立即在让都中的早春热闹起来。

    在贾家跟林家几间商铺里,每日赠送印有纺织学校标识的小册子。

    小册子里头印的是新的绣花花样和新鲜的菜谱子,封面和封底都有帝都纺织学校的校徽,校训,设计的别致文雅,连雪雁等都爱不释手。

    黛玉每日晨练时候绕城慢跑,带着人散发这些册子,同样限量,先到先得。

    这种小册子用的是好笺纸,光滑细腻,光纸就是大手笔,又印刷精美,纹样别致,在家里当摆设也是体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