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乐乐小说网>历史>我们那年代 > 第四章 三
    彭泽县城完小。

    校园外,正门前一条巷子通往解放路的工商银行和县人民政府,北面有个小门,与天主堂相通。

    校园内,有前后两个场地,面积都很小,一棵巨大的法国梧桐树,枝繁叶茂,矗立在场地中央,场地里没有篮球场,也没有任何运动器械设备。

    前场的西边,排着两间教室,教室与教室之间是过道,校门设在过道之间。

    一栋两层的楼房,矗立在校园的前场与后场之间,那是学校的教学楼。

    学校设有除六年级一个班以外,其余各年级都是两个班。有二十几名男女教师,绝大部分是中年人,少数青年如陈福寿、宛光宇等。当然,我在当时可以算最年轻的。

    一九五四年三月二十四日,是我人生中值得纪念的一天。

    这一天,我走进了彭泽县城完小,走上了工作岗位,当上了一名代课人民教师。

    第一次走上讲台,我的心潮澎湃。讲台下,一个个充满稚气少年,一双双水灵灵的眼睛,激励着我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决心。我领着孩子们在茫茫的学海中,朝向知识的彼岸开始了泛舟。

    县城文化生活比较匮乏,除一间电影院外,天主教堂里面戏团是唯一的文化娱乐的场所,剧团上演的黄梅剧几乎夜夜满座。

    登台演出的,除了县城的业余黄梅戏剧团以外,还常年不断有安庆市、东流县、望江县、宿松县黄梅戏剧团来巡回演出。

    一到晚上,校园隔壁天主堂的黄梅戏闹台的锣鼓声,常常搅得我心里痒痒的。

    每当我完成备课、批改作业后,就急忙从侧门悄悄溜进天主教堂,站在后排或靠墙行人的过道上,偷偷看着半截子的剧目。一些折子戏,如《打猪草》、《闹花灯》、《补背褡》,还有黄梅戏《天仙配》、《白蛇传》等,真让我大饱眼福。看多了,几乎可以整段整段的背下台词来。

    我第一个月工资,拿的是工分。工分值不固定,得看当天的《江西日报》。每月工分转化为工资人民币大约二十二元上下。

    由于县城物资较丰富,人们生活水准不高,每月伙食费不过四元左右,而且每餐都有荤菜。鲜鱼三、四分钱一斤,我们还常可吃到从长江里打捞起来味道鲜美的鲥鱼。

    一次百货公司派人来学校,向老师们推销香烟,我当即买下了三条大前门。因为自己并不吸烟,放在办公桌屉子里,久而久之都忘却了。直到一日整理抽屉,发现后拆开一看,早已霉蚀斑斑,只好当垃圾丢了。

    五个月的代课实习结束了。

    八月下旬,我接到县教育科通知,批准我转为正式的人民教师,调往杨梓区中心完小。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