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乐乐小说网>历史>我们那年代 > 第一章 三
    白沙岭北面,有一条小路蜿蜒到山下。

    山下是一个小小盆地,名叫羊泉畈。横穿过羊泉畈,迎面又是连绵的大山。

    山脚下有一条向北的青石板路,将人们引入深山峻岭。

    这座山岭名叫泉洪岭,从上山到下山足有二十多里路程。山里人去汀泗桥,大都经过这条路。据说,东边还有一座岭,名叫爱坡岭,也是一条与这平行的山路。

    走上泉洪岭,似乎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这里是一个翠竹的海洋。无边无际的山岭,全是青翠碧绿、枝叶遮天的楠竹。行人走在路上,除了枝叶缝里透下的点点光斑外,几乎难见到阳光。置身在这里,看不到田野,看不到村庄,满目尽是竹海。

    脚下的路,全是青石。古往今来,走的人多了,青石磨得又光又滑。

    石路的两旁,不是险峻耸立的山崖,就是突兀横卧的岩石。路旁的竹子和石崖上,到处可以看到行人刻下的“×××到此一游”等手迹。

    这里也是个野生动物园。

    小松鼠在竹林间,轻盈盈地跳上跳下;小灰兔竖着耳朵躲在草丛旁,静静观察周围动静;野獐在不远处悄悄地窥视着来往的行人;锦鸡拖着美丽的长尾,时而慢条斯理踱着方步,时而“呼啦”一下腾空飞起;知了声和深山里传来的喜鹊声,此起彼伏。使人联想到古人“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

    与我们同行的人们,他们个个满脸汗珠,疲惫劳累。有肩上扛着三、四丈长的楠竹,艰难行走的樵夫;有挑着一担沉重的草纸,匆匆赶路的商客。

    路上,偶尔遇到一些背着旅行包,拄着拐杖,悠哉悠哉、游山玩水的游客。

    这些游客,时不时停下脚步,在洁净光滑、清凉的岩石上坐一坐,躺一躺,看一看,听一听,闭目养神。

    几棵参天的大树下,七、八个学生模样的男女青年围坐在岩石上。

    一个男青年,用口琴吹奏着《松花江上》,其余的青年轻声伴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歌声低沉、忧伤。

    不远处的小溪旁,一个女青年在清凉的溪水中,洗了一下手、脸,将小手帕在水中搓了搓,然后递给了身边的男青年。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女青年站起身来,接着深情地放声高歌,

    歌声显得是那样的凄凉、悲催。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这歌声,充满对故乡和亲人无限思念,对侵略者无比愤恨,深深地撞击着我幼小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