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自己做的,只是让他们了然而已。
  “诗文乃小道,段王专心治理大理,不擅长诗文不足为奇。”
  欧阳相公给自己找了个借口可他段思廉是真的喜欢诗文呀
  “官家已经多年没有新作了”
  “官家宵衣旰食为国事,恐很难再有闲情雅致了”
  “若官家有新作,恐此次盛会魁首要被官家拿去了”
  “倒也是,官家少年就诗文绝代了”
  这些议论,段思廉听到了。这是在对比,他清楚。可他又怎敢跟上国皇帝陛下相比呢
  上国皇帝陛下的才情,他段思廉知道。就今晚的这些诗文,相比他听到的那些上国皇帝陛下的诗文,还是稍逊的。
  有差距啊这是段思廉唯一的念头。
  当然,也曾想过自己的大理也能如宋国这般想多了。
  此时的大理战火纷飞,他段思廉连这个都无法掌控,何谈治理大理,更别想有一日能赶上宋国了。
  这半个月来,他卯足劲跟着冯状元学,就跟个学童一般,还告诫他们王室的所有人,要珍惜这一次机会。
  做不到让大理人能全民提高,先让王室跟上上国也算吧。他希望,王室成员能学到宋国的文华,然后带到大理去
  是,他知道还能回大理。
  就在盛会将要结束时,上国皇帝陛下莅临了,不仅仅是让盛会添彩,对于段思廉而言,莫过于那句大理的战事应该用不了多久就停了,到时候你们就可以回去了。
  段思廉清楚,宋国无意染指大理,他还会是大理的王。
  还会是大理的王,这一点是真的。可真的搞不明白,官家这样到底是几个意思。
  不止是政事堂的诸公,就是吕惠卿也糊涂了。
  很显然,如今还不到让段思廉清楚战况的时候,因为段思廉还没有表明诉求,也就是说,还谈不到国朝为大理指派属官的程度。
  当然,不管是士子还是官员,也根本没谁跟段思廉套近乎的意思,更别说远赴大理做官了。